善待专家质疑应效仿仇和释疑

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22-08-28

 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,是最早对“仇和新政”提出批评的学者之一。面对批评,昆明市委市政府主动邀请姚洋前往昆明,向客人详细介绍了昆明的招商模式和环境治理情况。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,姚洋参观了滇池和开发区,接受了市委书记仇和设宴款待。临走前,姚洋送给仇和两本书。一本是《国家的视角》,副标题是“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”,另一本是《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》。(中国新闻网4月18日)

  仇和是一个人物,因为“仇和招商”;仇和还是一个人物,因为“仇和释疑”。仇和坦诚面对“专家批评”的方式,教授姚洋都感到吃惊,没有想到自己因为批评了别人而受到邀请。仇和作为昆明新政的策划者,每一个细节都会引起公众的议论,而专家质疑往往成为引导公众视角的权威言论。在许多官员对专家质疑习惯于遮遮掩掩甚至是恶语相加的今天,仇和以请专家考察的方式释疑,显示其善待批评的睿智。

  官员和公众一样,面对赞美和批评,都会有愉快与不愉快的感受。通常都喜欢被赞美,不喜欢被批评。官员的修养不是在看他接受赞美、身处顺境的时候,而是看他接受批评、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风度,以及风度后面的心态。让专家到昆明来,仇和事实上敞开了自己新政的大门。专家言论不是洪水猛兽,争论也好,质疑也罢,终归是一件有利于昆明发展的大事。通过请专家到现场考察的方式,让专家全方位了解昆明,请教专家完善昆明新政,使昆明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行,不失为一种执政智慧。

  坦诚面对质疑和批评,是政府应有的姿态,可未必时时做得到。比如,在众多人质疑“华南虎事件”真相时,陕西林业厅的某些官员并没有让公众信服的作为;在气象专家质疑东航集体返航事件的“天气原因”的时候,东航所表现出的姿态让公众感到明显的虚伪和做作。更有甚者,把公众的言论当做是对自己的诽谤。山东高唐县三位公民因在网络上发表批评该县县委书记的帖子,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;西丰诽谤案引发了震惊全国的进京拘传记者案,如此等等。

  专家并非“圣贤”,仇和未必“完人”,而争论绝对不是一件坏事。世界上并不存在没有争议的新政。期待有更多的官员能够像仇和一样,以平和的心态和科学的姿态对待专家质疑。

  凡本网注明来源: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,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
 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青在线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 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文责作者自负。

织梦CMS官方 DedeCMS维基手册 织梦技术论坛
Power by DedeCms